莫慌
那不是小倩也不是Spider-Man
别说人影
轻轨穿你家过
也不是不可能
在这里
各种文化繁茂生长
有“想在跑车里,想要一辆法拉利”的
敲帅气rapper
然而同时
也有一个特殊的群体
“棒棒军”
他们 正是我们这次推送的主角
重庆棒棒军:是指靠一根棒子生存的人。他们来自农村,是重庆街头的临时搬运工,也是当地独有的文化符号。
自19世纪末开埠以来,重庆就是中国西南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明清时期,重庆城区开始向上半城拓展。由于上半城水源稀缺,需要靠人力从长江和嘉陵江挑水,从而孕育出一个以挑水为主的群体——棒棒军。后来,随着重庆上半城自来水管网的完善,棒棒数量一度减少。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伴随着改革开放大潮,重庆棒棒军又再度兴起,并于1990年前后到达顶峰。
但如今,
棒棒军已经开始走向消失的境地......
“棒棒”是重庆具有名片效应的服务行业。改革开放之初,重庆落后的交通状况难以满足经济发展的刚性需求,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涌进城市。
三十多年来,有人唾骂他们衣衫不整影响城市品味,也有人感慨是几十万棒棒用肩膀挑出了一个新重庆。
岁月更替,随着经济飞速发展,公路四通八达,今日山城正在告别肩挑背扛的历史,曾经浩浩荡荡的棒棒大军,十之八九都已改行,只有老黄和一些跟他一样眼睛花了、头发白了、脊背驼了的人,还在艰难守候着这个后继无人的行业。
2
2014年初,一名转业军官何苦,拿起了棒棒,走进棒棒军,记录下这个时代正在没落中的棒棒们。
老黄(右)与何苦师徒
老黄今年65岁,重庆江津人,1992年加入山城“棒棒”大军,是一名有着22年“棒龄”的资深“棒棒哥”,因为十多天前的一次邂逅,老黄与何苦一见如故,并且确定了师徒关系,随后,老黄如约帮助何苦在自力巷53号租了房。
何苦在自力巷的“新居”
自力巷与解放碑直线距离不到300米,或许是巷子里历来住的都是小商小贩和手艺人,靠着勤劳节俭自力更生自食其力过日子,自力巷因此得名。
今天的自力巷似乎已经走到了历史的拐点。据说,这里作为渝中区旧城改造最后的攻坚目标之一,已经被纳入了未来金融街的规划图。而今居住在这里的人大多都是外来农民工。
入住前,
老黄以师傅的身份
向何苦强调了自力巷53号的注意事项:
老黄
厕所在楼外五十米处,大部分自力巷的人都去那里。当然如果憋急了,小便也可以在水桶旁边的下水道解决。简易土灶只能在确认拆迁办下班之后才能生火,木柴伸出灶门的部分,不能超过三寸。得考虑安全!!
开工第一天,何苦跟着师傅上街到解放碑找活。老黄不时提醒他棒棒得扛在肩膀上。老黄说:随便拿根棍子找饭吃的是叫花子,棍子是打狗的工具,而我们的棒棒是干活的工具。老黄特别在乎这种区别。
何苦和老黄有言在先,第一个月何苦是学徒,挣的钱全部归老黄,一个月之后他们同工同酬。学徒期间,何苦给自己准备了1300元生活费。
漫无目标地穿行在大街小巷,何苦和老黄一上午没有开张。老黄说找棒棒干活的人越来越少了,有时候几天开不了张。下午一点多钟,他们终于等来了期待已久的召唤,五一路口的涂料店有三件货物要送到洪崖洞,100斤出头两公里路,工钱10块。这是一个人的活儿,何苦决心让老黄带路。前200米,老黄跟着何苦一路小跑。然而何苦越走越累,他生平第一次觉得两公里路竟然如此漫长。或许这就是棒棒脚下的路。这样的路,老黄每天都在走,走了22年。老黄说,要经常担,不经常担的话不经压,经不起扁担压。
当棒棒的第一天就这样结束了,何苦和老黄总收入67元。老黄说,可能是何苦给他带来了好运气,最近好多天都没有超过30元。
3
住在自力巷,干在五一路,身为农民的老黄和这个城市“最劳动”的街巷关系密切。劳动虽然光荣,但是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发自内心的觉得当棒棒光荣。所以,老黄当棒棒绝非刻意选择,更像是命中注定。
老黄
1949年11月,老黄踩着重庆解放的鼓点以地主家五少爷的身份来到人间,这是命运跟他开的第一个玩笑,没有享过少爷的福,却经历了那个年代少爷们必须经历的所有磨难,年届不惑还娶不上媳妇。
直到1988年,老黄才和一位丧偶女人走到了一起,并很快有了自己的女儿黄梅。由于这是一段没有履行法律手续的结合,三年之后,命运跟老黄开了第二次玩笑,他眼睁睁的看着孩子她妈嫁给了另一个男人。离开那个家的时候,除了怀里的孩子,兜里只有一块钱。三岁的黄梅在十多个亲戚家里轮流寄养,老黄扛着一根棒棒在重庆城里艰难打拼,只为把女儿养大成人。
山城棒棒军
2014年3月23日,一向早出晚归很有规律的老黄直到午夜仍然没有回来。原来,下午五点多钟等公交回解放碑的时候,老黄碰上了一单新生意:两个箱子,不到两公里路,20块钱。五十多岁的男雇主撑着黑色雨伞一边走一边打电话,老黄一不留神跟错了人,瞄着另外一把黑雨伞走了好几条街。
接下来的这几个小时,老黄挑着两个大箱子满大街乱蹿,希望那个粗心的雇主能看到自己。但是,现在快晚上11点了,依然没有看到那个期待的身影。这样的事情,在棒棒行内并不少见,通常都是先在接货地点等候,实在等不到,就把东西送到派出所去,请警察帮忙。大前年夏天,老黄在凯旋路给人挑布料的时候与雇主走失了,坐在上山的石梯上等了整整一个下午。雇主当晚就报了警,派出所也以“棒棒拐走价值3000元布料”立了案,当老黄第二天一大早把东西送到派出所的时候,直接被带进了审讯室,差点被定性为“投案自首”。老黄说他不懂什么高尚不高尚,也不懂啥叫职业操守,当了二十多年棒棒他只认一个理儿:挑了一下午,还没有拿到工钱。
夜深了,没有等到雇主的老黄,最终还是挑着两个行李箱走进了广场入口的流动警务车,他无奈地决定,放弃20元工钱。幸运的是,警方很快就找到了箱子的主人。当喜出望外的雇主,掏出100元现金作为酬劳时,老黄却坚持只多要十元。他说,自己耗了几个小时,多出了汗多淋了雨,加10块工钱合情合理。这个把力资和时间看得特别重的老黄,或许从没想过,他挑的是两箱价值千元的化妆品。而这也是老黄这样的棒棒们,他们的可爱可敬之处。
作为这个城市的“万金油”,“棒棒们”干的也并不一定全是力气活儿。比如,雇主家舀狗食的铁勺,掉进了厕所下水道,家里有人拉肚子急等着用。老黄趴在地上把铁勺从下水道拿出来,赚了20块。
据说,高峰时,山城重庆曾经有40万棒棒军。然而,当何苦尝试记录他们的生活时,在城区里,他只找到了二三十个棒棒。身处行业没落的边缘,老黄也在改变。他的改变是因为年纪大了,开始对节省力气的工具更加依赖。遇到大件的货物,老黄会借用板车,这已经算是棒棒行业的最强装备了。但是穿行在机动车流中,老黄依旧像游走在狮群边缘的孤独猎狗,即便冒着付出生命的危险,也只是争取一些残羹冷炙。老黄的尴尬处境,又何尝不是其他棒棒们需要面对的。
编辑:伊梵、蒙小度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