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雪球App,作者: 多多来米T,(https://xueqiu.com/1774059495/336351859)
2025 年 5 月 7 日,国新办介绍 “一揽子金融政策支持稳市场稳预期” 有关情况,多项重磅政策发布,其中,央行行长宣布降准 0.5%,将向市场提供长期流动性超 1 万亿元。2025年5月20日,央行宣布下调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10个基点,同日,多家银行宣布下调人民币存款挂牌利率。降准降息这一组合拳是什么?有何作用?本周我们一起来了解下。
一、降准是什么?有何影响?降准就是降低存款准备金率。那什么是存款准备金率呢?这要从银行的业务说起。银行一方面会吸收公众存款,另一方面会把这些钱拿出去发放贷款,靠存贷利差赚钱。但如果银行把钱都贷出去了,万一储户来取款怎么办?为了防范这种流动性风险,我国从 1984 年开始建立存款准备金制度,要求银行不能把存款都贷出去,必须把部分存款放在央行,这部分钱就是存款准备金,分为法定存款准备金(央行规定必须缴纳的)和超额存款准备金(高于法定部分,银行主动交给央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占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
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存款准备金率是10%,储户存进来10000元,银行要把10000元作为法定存款准备金放在央行,剩下的9000元可以贷出去。而贷出去的9000元,可能又会被存入其他银行,其他银行又能把其中的 90%(8100元)贷出去,以此类推,这一过程形成 “货币创造” 效应。存款乘数约为存款准备金率的倒数,当准备金率为 10% 时,1 万元初始存款理论上可创造 10 万元货币。
本次降准的影响:截至 2025 年 3 月,我国存款规模近 1.8 万亿元,央行宣布降准 0.5%,将释放近 1 万亿元长期流动性,直接增强银行的信贷投放能力,为市场注入资金活力。
二、降息是什么?有何影响?降息是央行通过降低利率缓解市场流动性紧张或提振经济活力的手段,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类场景:
(1)流动性紧张——7天逆回购
当金融机构(如银行、证券公司)资金短缺时,可能引发市场 “钱荒”。央行通过逆回购操作向金融机构提供短期资金(如 “7 天逆回购”),金融机构到期需还本付息(利率即逆回购利率)。
降息逻辑:若逆回购利率从 1.7% 降至 1.5%,金融机构的借钱成本降低,会更愿意向央行借款,进而向市场释放更多资金,缓解流动性紧张。
(2)消费和投资意愿低——降低存款/贷款利率
若公众倾向于储蓄而非消费,企业投资意愿低迷,经济可能陷入 “低活力” 状态。此时调低存贷款利率可起到双向调节作用:
对个人:存款利息减少,可能促使资金从储蓄转向消费或投资(如购房、理财);贷款成本降低(如房贷、车贷月供减少),鼓励借贷消费。5月20日,国有六大行下调人民币存款利率,一年期存款利率跌破1%。
资料来源:工商银行官网
对企业:贷款利率下降降低融资成本,推动企业扩大生产、研发或投资新项目,提升经济活跃度。
对银行:通过同步下调存贷款利率,可避免银行 “存贷利差” 大幅收窄,维持金融体系稳定。
当前趋势:2025 年一季度数据显示,我国股票、债券、贷款规模均呈上升趋势,而存款先升后降。随着存款利率的持续下行,“存款搬家”(资金从储蓄转向其他资产)现象预计将持续演绎。
资料来源:中国人民银行
三、深度解析:LPR 下调的直接影响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是银行贷款的 “参考定价”,由 20 家大银行报价平均得出,其核心锚点是7 天逆回购利率。当逆回购利率下调时,LPR 往往随之调整。
LPR 就是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oan Prime Rate),简单说就是银行给客户贷款时的 “参考价”。
怎么来的:不是央行直接定的,而是由 20 家大银行各自报价,然后算平均得出的。
关键锚点:银行报价的基础是7 天逆回购利率(央行借钱给银行的短期利率)。比如,逆回购利率下调,LPR 往往也会跟着降。因而在5月7日,7天逆回购利率下调,市场就预判短期内LPR也将进一步调整。
LPR类型:1 年期 LPR和5 年期以上 LPR。1年期LPR主要影响企业短期贷款,个人消费贷等,而5 年期以上 LPR则是直接挂钩房贷利率!
本次 LPR 调整要点:5 月 20 日,央行宣布下调 LPR 10 个基点,直接影响大家的房贷利率。新买房的人利率直接降,选择浮动利率的存量房贷族将在“重定价日”调整房贷利率。
看完以上介绍,大家是否对降准降息这一政策组合有更加清晰的了解?总体而言,组合拳体现了央行 “稳市场、稳预期” 的意图:
降准释放长期流动性,为银行体系提供充裕资金,支持实体经济融资;
降息降低融资成本,直接减轻企业和个人的债务压力,激发消费与投资需求。
两者结合有助于缓解经济下行压力,推动 “存款搬家” 趋势下的资金向实体/投资领域流动,助力经济复苏与增长。
(S1680621090001 唐剑萍)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参考,本文提及的标的仅作为行业或板块讲解,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应当基于自身独立的判断,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对于本文中任何来源于公开信息或第三方等的数据、报表、信息,华兴证券不就其真实性、准确性或完整性提供直接或隐含的声明或保证。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