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漢語豐富的成語寶庫中,「投鼠忌器」是一個極為生動且富含哲理的詞彙。它的字面意思是想用東西投擲老鼠,卻因為害怕傷及旁邊珍貴的器物而不敢下手。這個形象的比喻,精準地描繪了人們在處理棘手問題時,因擔心牽連無辜或造成更大損失而陷入兩難、不敢輕易行動的困境。此成語源遠流長,最早出自《漢書》,其背後蘊含的歷史故事與智慧,至今仍在我們的語言與決策思維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成語的源流與典故
「投鼠忌器」的經典出處主要有二,其中以西漢賈誼勸諫漢文帝的故事最為人所熟知。
1. 賈誼以鼠喻臣,巧諫漢文帝
此典故出自《漢書賈誼傳》。西漢時期,才華橫溢的政論家賈誼深得漢文帝器重。當時,朝中有些大臣雖有過錯,但因是皇帝的親信,故無人敢輕易彈劾。賈誼有感於此,便向文帝上疏,引用了當時的一句俗諺:『裡諺曰欲投鼠而忌器,此善諭也。鼠近於器,尚憚不投,恐傷其器,況於貴臣之近主乎!』
他解釋道,老鼠在珍貴的器物旁邊,人們雖然厭惡老鼠,想要擊殺牠,卻因為不投恐傷其器而不敢動手。他藉此比喻,皇帝身邊的奸佞小人就好比是「鼠」,而皇帝本身至高無上的尊嚴與權威,便是那珍貴的「器」。懲罰這些親近皇帝的貴臣,就如同投鼠一般,必須小心謹慎,以免損傷了君主的威儀。賈誼認為傷其器況於貴臣,連器物都怕傷到,何況是君主身邊的臣之近主?對待這些貴臣之近主的官員必須格外謹慎,即便有罪,也應賜死而非施以黥刑(臉上刺字)、劓刑(割鼻子)等羞辱性的肉刑,正是因為他們是親近君主的臣子,維護他們的體面,實則是在維護皇權的尊嚴。漢文帝聽後深以為然。
2. 劉備阻關羽,巧用成語
在明代羅貫中的歷史小說《三國演義》第二十回中,也巧妙地運用了這個典故。在一次許田圍獵中,曹操借漢獻帝的弓箭射中大鹿,並在群臣面前坦然接受「萬歲」的歡呼,此舉大為不敬。關羽見狀勃然大怒,欲上前斬殺曹操。劉備急忙以眼神制止。事後,關羽不解地問劉備為何阻止他為國除害,玄德曰:「『投鼠忌器』。操與帝相離只一馬頭,其心腹之人,週迴擁侍;吾弟若逞一時之怒,輕有舉動,倘事不成,有傷天子,罪反坐我等矣。」在此情境中,曹操是欲除之「鼠」,而漢獻帝便是劉備所顧忌的「器」。
詞語義涵與用法解析
「投鼠忌器」的核心在於「忌」,即因有所顧忌而導致行動受到束縛。它生動地揭示了一種在決策時權衡利弊、瞻前顧後的複雜心態。
基本資料總覽
項目
內容
成語
投鼠忌器
注音
ㄊㄡˊ ㄕㄨˇ ㄐㄧˋ ㄑㄧˋ
漢語拼音
tóu shǔ jì qì
基本釋義
想用東西投擲老鼠,卻怕擊中老鼠旁的器物被打壞。
比喻義
比喻想要剷除或打擊壞人壞事,但因為有所顧忌而不敢放手去做。
近義詞
畏首畏尾、瞻前顧後、投鼠之忌、擲鼠忌器
反義詞
肆無忌憚、無所畏懼、當機立斷、大刀闊斧
用法說明
此成語多用在「顧忌畏縮」或「無法執行」的語境中,描述一種進退兩難的局面。
例句一: 警方早已鎖定嫌犯的藏匿地點,但因其挾持人質作為盾牌,令警方投鼠忌器,不敢貿然攻堅。
例句二: 處理這件辦公室的弊案,因為牽涉到公司的核心高層,讓調查小組深感投鼠忌器,每一步都如履薄冰。
例句三: 我明知他的計畫有嚴重疏漏,但投鼠忌器,怕當面指出會傷害我們多年的情誼,只好旁敲側擊地提醒。
常見問題 (FAQ)
Q1: 「投鼠忌器」是褒義還是貶義?
A1: 此成語多為中性偏貶義。它客觀描述了一種因有顧忌而不敢行動的狀態。在需要果斷決策時使用,帶有批評其猶豫不決、畏首畏尾的意味;但在強調行事需謹慎、考慮大局時,則偏向中性描述。
Q2: 這個成語中的「器」在現代應用中可以指什麼?
A2: 「器」在現代語境中是個彈性的比喻,它可以指任何行動時需要保護的重要人、事、物或原則。例如,在商業談判中,「器」可能是公司的聲譽或長期的合作關係;在國際關係中,「器」可能是國家的核心利益或區域的和平穩定;在家庭紛爭中,「器」則可能是家人的情感或孩子的福祉。
Q3: 如何區分「投鼠忌器」與近義詞「瞻前顧後」?
A3: 「投鼠忌器」的核心在於有一個明確的打擊目標(鼠)和一個明確的保護對象(器),其顧忌的原因非常具體。而「瞻前顧後」則是一個更廣泛的描述,形容做事猶豫、顧慮過多,但未必有像「投鼠忌器」那樣清晰的「鼠」與「器」的對立關係,它更多地強調一種多方考慮、不夠果決的行事風格。
總結
「投鼠忌器」不僅是一個成語,更是一種決策模型。它提醒我們,在採取行動前必須全面評估,考量所有可能的連帶影響。有時,這種顧忌是審慎周全的表現,避免了因魯莽而造成的更大損失;但有時,過度的顧忌也可能演變成優柔寡斷,錯失解決問題的最佳時機。因此,理解並恰當運用此成語所蘊含的智慧,在於如何在「除鼠」的決心與「護器」的謹慎之間,尋找到最完美的平衡點。
資料來源
投鼠忌器[正文] – 成語檢視- 教育部《成語典》2020 [進階版]
投鼠忌器- 教育百科| 教育雲線上字典
投鼠忌器[正文] – 成語檢視- 教育部《成語典》2020 [基礎版]